64
浏览支付行业收费项目层出不穷,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收费名目——“免打扰服务费”。这一收费项目在业内尚属首次明确出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案例曝光:用户莫名被扣“免打扰服务费”
近期,有用户反映在一笔139元的交易中,被收取了高达10元的“免打扰服务费”。用户表示,这笔费用并未提前公示,且对其合理性表示质疑。根据用户描述,这笔费用可能与交易完成后免除电话或短信通知的服务有关,但具体内涵和必要性尚未明确。
收费项目公示要求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支付机构应当确定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报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同时,支付机构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或网站主页显著位置披露其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然而,近年来,多位用户反馈支付机构存在未公示收费项目或收费标准的情况,甚至有机构通过收取流量费、保费、手续费等形式变相“增收”。
用户投诉与退款机制
对于未公示的收费项目,用户有权进行投诉并要求退款。例如,有用户因支付机构未提前公示收费项目而投诉,最终获得了退款处理。因此,支付机构在推出新的收费项目时,必须严格遵守公示要求,确保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行业监管与合规建议
支付行业的收费项目日益复杂,包括基础交易手续费、D0服务费、夜间服务费、平台服务费、VIP服务费、通讯流量费、设备押金、交易保险费等。支付机构在推出新的收费项目时,应确保其合理性和透明度,避免因收费项目不明确而引发用户投诉和法律风险。